一、 组成与特点
碳纤维胶由A、B双组份改性环氧树脂类胶粘剂组成,按照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:一类是由配套的底胶、修补胶和浸渍、粘结胶组成;另一类为免底涂,且浸渍、粘结合修补兼用的单一胶粘剂;可根据工程的需要任选一种类型。包装有10KG/组以及20KG/组两种包装桶。我司生产的碳纤维胶的主要特点为:
1. 与碳纤维及混凝土湿润性好,容易渗透到碳纤维丝之间的间隙且仰面施工滴落少
2. 触变性强,与碳纤维布及混凝土粘结力强
3. 适配性好,与不同品牌的碳纤维丝都有很好的适配性
4. 渗透力强,能很好渗入混凝土表面孔隙
5. 抗老化性及耐介质性能好
6. 室温固化,不含挥发性溶剂
二、性能指标(见图表)
试验项目 | A级胶 | B级胶 | 试验结果 |
抗拉强度 | ≥40MPa | ≥30MPa | 59MPa |
受拉弹性模量 | ≥2500MPa | ≥1500MPa | 2841MPa |
伸长率 | ≥1.5% | 1.56% | |
抗弯强度 | ≥50MPa | ≥40MPa | 64MPa |
不得呈脆性(碎裂状)破坏 | 未呈脆性(碎裂状)破坏 | ||
抗压强度 | ≥70MPa | 86MPa | |
钢-钢拉伸抗剪强度 | ≥14MPa | ≥10MPa | 16MPa |
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 | ≥2.5MPa内聚破坏 | 4.1MPa内聚破坏 | |
耐老化性能试验 | 90天耐老化性能达到标准技术要求 |
三、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
1.胶层不固化、固化很慢或固化后软硬程度不一
原因分析 | 对策 |
配胶比例不正确(固化剂用量不足)或加错材料 | 1. 配胶必须按照比例正确称量 2. 严禁施工现场添加稀释剂 3. 施工现场由专人负责配胶并进行技术培训 |
胶液搅拌不均匀 | 1. 搅拌工序标准化,人员需培训 2. 可采用宽口容器配胶,容器边缘及底部胶液必须充分搅拌均匀 3. 配胶量较大或配胶容器较深时,还应将胶液在两个容器间来回倾倒几次 |
施工或固化环境温度过低,湿度过大,用胶品种选择不正确 | 1. 尽可能避免在低温、高湿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 2. 正确选择与施工气温相适应的胶种 3. 对加固构件进行加温、保湿处理 4. 施工前对胶液进行加温处理或对配好的胶液进行熟化处理 |
产品储存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而失效 | 1. 产品启用后应注意密封并在最短时间内用完 2. A、B两组份取胶器具避免混用 3. 施工前进行简单的现场配胶试验,确保胶液固化正常 |
2.胶液固化过快,来不及施工
原因分析 | 对策 |
用胶品种选择不当 | 正确选用与施工气温相适应的胶种 |
配胶比例不正确,固化剂用量过大 | 1. 配胶必须按照比例正确称量 2. 施工现场由专人负责配胶并进行技术培训 |
一次配胶量过大,施工不及时,反应热积蓄在容器中不能及时释放 | 1. 减少每次配胶数量,并注意加强搅拌、通风散热 2. 避免配好的胶液在容器中长时间存放,及时涂刷或注胶,由于减少了热量积蓄,增加了散热面积,可延长胶液初凝时间 |
施工环境温度高 | 1. 施工时避免夏季中午高温时段 2. 对胶液进行降温处理 |
3. 碳纤维胶表面发粘、发白或出汗
原因分析 | 对策 |
搅拌不充分,造成未反应的成分在表面析出 | 搅拌工序标准化,人员需要专门培训 |
施工环境潮气重,在涂膜上易结霜;施工环境气温低,反应过慢 | 1. 避免在低温、高湿恶劣环境下施工 2. 正确选择与施工气温相适应的胶种 3. 施工前对胶液进行加温处理或对配好的胶液进行熟化处理 4. 对加固构件进行加温、保湿、除湿处理 5. 尽可能避免同时进行施工构件附近的大面积湿作业 |
构件表面低于环境温度,水汽在表面集结,影响固化 | 早春时节加固构件温度比室温低得多,表面易结露,施工前应打开窗户通风,尽量减少湿度和温差 |
被加固构件湿度大或混凝土凝期未到 | 对构件进行干燥、除湿处理 |